HOME  |  ABOUT ME  |  PHOTO  |  FACEBOOK  |  PLURK  |  POSTEROUS


2008年9月24日

台中新移民的選擇(一)

4年前,我在台北工作。
即將屆滿35歲,結婚兩年,開始認真思考買房子,定居的問題。
當時,我和公司總經理兩個老菸槍,常常躲在戶外陽台抽菸閒扯旦。
總經理是個我很敬佩的長輩。他曾經留美、有綠卡、曾在美國航太工業惠普公司任職過重要職務,後來回台灣,轉換跑道到網路科技業。現在是管理4、50人的企業經理人。
有次,他跟我說了一個故事。
他高中就讀台北再興中學,那一班同學,現在有1/3是大學教授、1/2是博士、多少人是總經理、多少人是醫師、律師等等。幾乎所有高中同學在社會上都立足於不敗之地。
相較於台灣鄉下地方畢業的高中同學會。在台灣奇蹟中,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蹟。很顯然,並不是因為他高中同學個個都是天才,只是因為他們就讀的學區、居住的環境,所以可以有近8成的安打率。
他做了個重大投資,將一生積蓄近3000萬元,花了大半,在再興中學的學區,買了一間2、30年的30坪的老公寓。已確保孩子的未來可以有最好的成長、就學環境。
對這個故事,我當時有個全然不同的解讀。
我不是博士、沒有出國留學、只是個上班族。排除掉中了樂透不說,這輩子再努力,在台北繼續奮鬥30年,最後的成就或許跟總經理不相上下。
就這麼說好了,或許我也可以在台北存個3000萬的積蓄。結果是,在台北買一間30年的老公寓。必須繼續忍受台北惡劣的氣候環境與生活品質。
半年後,我辭職,回台中定居。貸款300萬,買了一塊60坪的的空地、蓋了間獨棟房子,院子種了幾棵大樹,每天在窗外小鳥的鳴叫中起床。

我的選擇是,省下了那3000萬的積蓄過程,我還可以擁有9成的生命可以耗擲在其他的夢想上。
在台中,300萬至多800萬,一個獨立的中產階級小老百姓可以輕鬆的找到一間安身的房子。

可以好好「成家」。

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。



0 command::

張貼留言

 

      HOME  |  ABOUT ME  |  PHOTO  |  FACEBOOK  |  PLURK  |  POSTEROUS


      本著作旅人散策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