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 |  ABOUT ME  |  PHOTO  |  FACEBOOK  |  PLURK  |  POSTEROUS


2009年9月21日

九二一,我的31歲遇上記錄片



剛收到了公共電視寄來的全景921震災記錄片系列影片,一共六片。(工商服務一下,全套六片,生命、梅子的滋味、部落之音、天下第一家、在中寮相遇、三叉坑,公共電視正在特價,原價3300元,現在六片只賣1980元。很划算喔。)

十年了,除了公共電視外,好像沒多少媒體認為這件事情還值得一提。

我要說的不是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,而是2002年我人生的一場小小地震。

這批影片都是全景的老師和朋友們拍的。全景是我記錄片的啟蒙老師,也是台灣很多記錄片工作者的啟蒙老師。還記得2002年時,當時在台北和朋友開的網路公司陷入了瓶頸,平時閒閒不太知道要幹嘛。住在一起的學姐有一天說要拿我當人頭,去報名全景的記錄片研習營課程。因為那次的研習營全景要求要用團體模式來報名,所以學姐只好拉人當人頭,臨時編了個「醫療人文小組」的名義。救降子,第一次接觸到記錄片這回事。

到全景接受為期半年的記錄片訓練,直到今天,許多上課的過程都還記得頗為真切。在全景的辦公室剪片剪到早上,才趕搭計程車熱騰騰的把毛片送到劍潭青年活動中心;當時我擔任剪接和學姐導演為了影片敘事手法每天吵的不可開交,到最後還勞動吳乙峰老師在半夜親自到我們家裡摸頭;同組的伙伴信聰如今已是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的大製作人;幾個同期的伙伴研習完後,很熱血的報考了南藝大的音像研究所,踏上不歸路...許多事情依然歷歷在目。


這是當時拍攝的醫療議題影片

信聰當時真的瘦很多喔!

這張照片的標題叫做「美女與野獸」。

寫著寫著,怎麼從九二一記錄片變成「我的31歲」接力回顧文了。真害。回到主題吧。

全景這批影片,在當時我們研習營的學員中傳言已久。雖然全景拍記錄片之慢,慢的世界有名聲。但大家還是都在心裡想著:都快三年了,總該拍完了吧?剛好可以趕上3週年紀念,平常吳老師在台上講的口沫橫飛,很久沒看到老師的新片了,不知道四十歲的男人是不是還只剩一張嘴...恩,後來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三年一過又三年,直到2005年這批影片才終於誕生,轟轟烈烈的盛大登場。連總統都要乖乖的來電影院看片子。

然後全景就解散了。

全景不見之前,我也沒那個本事那個熱情真的跑去當什麼記錄片工作者。

吳老師當時說:「我們辦記錄片研習營這麼多年了,真的能留下來當記錄片工作者的沒幾個。沒關係啦,以後大家見面了還是互相打聲招呼,不要當作不認識就好。」

全景都不見了,我後來後來才開始慢慢作這個記錄片的大夢。

記的,當時還很瘦的信聰,有一次跟我說:「我們拍這個記錄片不知道有什麼意義?我在公共電視當記者報新聞,雖然收視率不到1%,但是我都還可以知道這些訊息可以讓幾十萬人看到。現在我們花半年多的時間拍了一部影片,未來也不知道能去哪裡放?恐怕沒幾百個人看的到。」大記者看事情角度果然切的有犀利。

其實,記錄片對我而言,就像是在寫社會學論文一樣,只不過我們用的語言不一樣。學術論文出了學術小圈圈也沒多少人理會。但是,如果論文夠份量、有夠力的話,能夠去撼動這這幾千、幾百個人的既定偏見,那產生的力量就無可估量了。例如,如果不是蔡崇隆的那一部「島國殺人記事」,蘇建和三個人大概已經很久以前就被處以最嚴厲之懲罰了。例如,如果不是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,誰理會什麼地球暖化。

說真的,有幾個人真的看過「島國殺人記事」?恐怕還沒有「娘家」的收視人口的千分之一吧。但是,影片的力量不是尼爾森收視調查計算的出來的。一部好的記錄片能影響的人,能改變的世界,絕對比耗資上億的好萊塢娛樂片來的更巨大。

改變世界。這不就是我們期待的目的嗎?我們不正是因為有所不滿、無法苟同,才每天在撲浪上面幹憔批判嗎?

記錄片就是認認真真的,學術化的用力幹憔批判一番罷了。

作為紀錄片工作者,我們只能說一個故事。這個故事該像一根毒刺,塗抹著號稱真實的毒藥,刺痛所有人不願面對的另一種可能。」這是我幾天前的撲文,這樣看就學術多、文雅多了吧?

這是我個人的偏見,也是我的31歲與記錄片相遇的故事。

或許哪天,有機會再遇到吳老師,還能夠輕鬆的打聲招呼。

0 command::

張貼留言

 

      HOME  |  ABOUT ME  |  PHOTO  |  FACEBOOK  |  PLURK  |  POSTEROUS


      本著作旅人散策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