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 |  ABOUT ME  |  PHOTO  |  FACEBOOK  |  PLURK  |  POSTEROUS


2009年9月16日

海平面下的林邊與佳冬

如果這裡種滿鬱金香,大家會不會說,這裡是東方荷蘭?

這裡是林邊鄉與佳冬鄉,和荷蘭唯一類似之處,只有土地都在海平面下。





在靠海的焰塭村,牆壁上漆著歷年水災淹水高度。今年淹的太嚴重,一層樓的牆面不夠畫,屋主還特地在屋頂上多砌一道磚牆,才能標上3米60的記號。【莫拉克88水淹深處,吾愛吾鄉吾愛水埔】...





幾個鄉民在牆壁上貼起八八水災照片,讓媒體記者拍攝。他們的照片上了水果日報,大家都很興奮,七嘴八舌的跟我們說這次水災的慘況。



到屏東,首先拜訪的是東港溪協會的儷樺。她不厭其煩的,再一次以空照圖和照片,跟我們解釋林邊溪洪流如何沖毀提防,泥漿沿著鐵路沿線四處蔓延,淹沒了大半林邊街道。



整個林邊,整個八月,埋在半層樓高的泥巴中。現在,街上都清乾淨了,路燈也亮了起來,只偶爾看到零星的阿兵哥,偏遠的村子裡還遇到幾個基督教志工教友繼續幫忙清淤泥,提醒著曾經有過的災禍。

儷樺說:"因為地層下陷,大家都說是養殖漁業的問題。但這樣說其實不盡公允。" 其實目前養殖漁業主力是海水魚,地下水已經不是重點。但【地層下陷 <-- 超抽地下水 <-- 養殖漁業抽取地下水】這樣的簡單邏輯威力太強大了。所以養殖漁業變成了待罪羊。再者,魚塭多位於海邊低窪地,是傳統的泛洪區,當然每年都會出事。



如果能輔導養殖漁業轉型,徵收釋放出魚塭地做泛洪區,省得每年災禍重複出現。這幾乎成了縣 府與地方團體的共識。儷樺到地方,也不忘詢問徵收魚塭輔導養殖漁業轉型的可能性,以及當地居民的意願與想法。

88水災之後,重建條例迅速通過。在重建的大旗下,這條法律可以超越所有既成法律的限制(當然也包含環評法規),加上重建經費。有錢,有法,似乎提供了一個改變的可能性。平原治洪池,泛洪區等縣府與地方環保團體長年推動的治水計畫,現在據說露出了曙光。60億,100億的治水經費,忽然每個人都朗朗上口,好像一切已經水到渠成。

但是中央至目前為止,只過了法案,邊了預算,怎麼用?是否會支持地方的想法?還都充滿變數。

“其實除了地層下陷的問題,林邊佳冬的農業災損也很嚴重。” 儷樺這麼跟我們說。許多農民的蓮霧園陷在厚厚的泥漿中,不知道如何處理。農友鄭大哥跟我們說:“泥漿醃上了一尺高,果樹的氣根被埋起來了,可能都會死掉。這樣一來,心血都白費了。重新種植,又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成熟採收。”




靠天吃飯的農夫,能等上多少個三年的空窗期?大家也沒那麼消極,有些人在這過程兼著種香蕉,或許洪水帶來的泥漿夠肥沃,也是個新的機會。

但是,”每天到田裡,一堆事情。做沒兩下,想到幾百萬的損失,整個人就懶了。“鄭大哥滿臉難掩無奈。



對屏東而言,88水災雖然帶來了許多的傷害,但也促成了改變的契機。吊詭的是,齊備的條件卻是一個忽視環保便宜行事的重建法案... 這真是好事嗎?

更多照片 Flickr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ideo2004/sets/72157622374465490/

0 command::

張貼留言

 

      HOME  |  ABOUT ME  |  PHOTO  |  FACEBOOK  |  PLURK  |  POSTEROUS


      本著作旅人散策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